欢迎登录忻州市城市管理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通知公告

关于做好2020年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

  作者:忻州市城市管理局         时间:2020-02-28       来源:忻州市城市管理局  大    中    小     

  忻城管发〔2020〕2号

各县(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局机关有关科室、局属各单位: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之年。全市城市管理系统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继续强化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为重点,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中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按照市委四届八次全会部署,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以“严执法、保安全”为重点,以安全生产“4438”工作机制为抓手,严格落实“四铁”工作要求,着力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各项措施落实,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努力实现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有效遏制较大事故、着力减少一般事故的工作目标,不断巩固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向好的局面。

  一、强化担当作为,压实安全责任

  (一)压实部门监管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工作要求,认真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全面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挂牌责任制度。各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规定,理清各部门安全监管职责,消除监管盲区和漏洞,进一步压实责任链条,确保责任无缝对接。

  (二)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继续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11条规定,重点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的安全责任;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企业负责人现场带班跟班、安全检查制度;狠抓源头管理,强化各类风险点的现场管控,切实规范员工的现场作业行为;加强安全警示教育和员工安全技能、自救能力培训,进一步提升员工素质;继续坚持重奖重罚,安全与工资、安全与奖金挂钩制度,加大对违规作业人员的处罚力度;健全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做到安全责任、投入、培训、管理、应急救援“五到位”。

  (三)严格安全考核巡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和消防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细化分解考核指标,层层下达责任书;严格目标责任考核奖惩,严格实施生产安全事故“一票否决”。严格执行省、市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制度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根据客观要求,确定安全生产巡查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开展巡查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把常规巡查与机动巡查相结合,将查问题、促整改作为巡查工作的主要任务,聚焦安全生产责任和重点工作任务措施的落实,深入了解掌握真实情况,着力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问题。

  (四)严肃实施追责问责。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发现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要进行约谈,重点工作任务进展缓慢的,要及时通报;建立完善重大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评估、惩罚性赔偿和巨额罚款、联合惩戒、终身禁入、企业黑名单等制度,对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企业由相关部门依法进行事故调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等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凡存在重大隐患可能造成次生衍生等事故或无法保证安全生产条件的,必须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五)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将安全生产大检查作为重要抓手,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排查和治理各类隐患。各级监管部门要对辖区内的各企业做到检查全覆盖;要坚持立查立改、边查边改,做到排查整改、执法查处、督查督办贯穿安全生产大检查全过程。对安全生产大检查中思想不重视、责任不落实、推进不得力、执法不严格等问题,一律采取通报约谈、警示提醒、媒体爆光等方式,严肃追责问责,确保大检查取得实效。

  二、严格依法治理,防范化解风险

  (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持续推进监管人员执法能力水平建设,组织开展执法人员集中培训、轮训,开展执法技能大比武,提升安全监管执法队伍能力和水平。执法人员持证率要达到l00%。要加强执法装备、执法仪器和执法车辆的保障工作。建立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优势,为行政执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七)健全完善执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执法全过程记录、执法公示等制度,建立执法工作联网直报系统,规范执法行为;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监管制度,以企业的安全基础、管理水平、风险等级为基本依据,将本行政区域内监管企业分为好、中、差三个类别,实施差异化动态管理,并确保全覆盖监管;认真执行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制度,持续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坚决取缔非法生产经营单位和场所。

  (八)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各级监管部门要按照机构改革后的职责,修订安全监管办法,分解细化监管职责,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员;要根据监管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确定检查对象、检查时段、检查频次,并报同级政府安委办备案;要坚持“谁检查、谁执法、谁复查”的原则,做到执法闭合、过程留痕、责任可溯。要加大对隐患自查自改不到位、风险管控不到位企业的监督执法力度,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对拒不整改或者隐患整改不彻底的企业要按照上限进行处罚。对存在重大隐患的企业,要加大执法检查频次,督促企业按时限按要求整改到位。凡存在重大隐患未及时整改的,要依法严厉处罚,严格责任追究;要深入开展行业领域打击“三非”专项行动,全面开展企业反“三违”活动按照“四个一律”的要求,持续保持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高压态势。

  (九)注重执法实际效果。建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通报制度,定期通过有关媒体公布生产经营单位的违法行为及处理情况,加大行政处罚的震慑力。坚决杜绝只检查不执法和“搞形式”“走过场”现象,真正做到“检查一次规范一家、处罚一家警示一片”,实现以执法促监管、以执法树权威、以执法保安全的目标。

  (十)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创新运用“互联网+监管”、重点行业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等信息化系统,及时识别风险和实时监测预警,自动发现问题和隐患,为精准执法提供支撑。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市县两级执法检查的自动记录、考核、监督。同时研究完善和落实监测监控设备、数据管理、隐患排查治理、监管检查规则等制度,促进安全监管形成管长远、管普遍、管全局的运行机制。

  (十一)严格实行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坚持超前防范,预防为主的原则,始终将风险挺在隐患前面,切实抓好风险辨识、分级、管控等基础性工作。各级监管部门要将较大风险点和重大风险点作为安全监管的重点,加大督查检查频次和力度,严防风险转化为隐患。要树立隐患等同于事故的理念,加大隐患整改力度,对发现的隐患要盯住不放,按时复查,及时整改到位。凡重大隐患要严格实行挂牌督办,及时跟踪整改销号。

  (十二)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1、城镇燃气。全面梳理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管道燃气、瓶装燃气、车用加气站等各类城镇燃气企业燃气经营许可证的管理情况,会同公安等有关部门依法依规打击无证经营燃气的违法行为,取缔“黑气”点。会同有关部门查处瓶装液化气非法储存和配送站点、街头游商“大罐倒小瓶”倒装、充装非自有钢瓶、为无证的单位或个人提供经营性气源等违规行为,视问题严重情况依法依规责令立即整改、限期整改、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许可。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燃气企业做好用户使用环节的安全隐患排查,重点针对城郊结合部、城中村和餐饮行业的燃气用户,排查燃气燃烧器具、连接软管、钢瓶及减压阀和燃气泄漏报警装置等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告知用户,并协助用户整改到位。对于用户擅自拆除、改装、迁移、暗埋燃气设施和用具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依规及时处置。

  2、城市供排水。加强城市供水安全管理与应急保障工作,深入推进规范化管理评估。重点排查整治城市排水管道、 检查井、污水处理设施密闭空间作业的安全防范,避免作业人员发生中毒、坠落等伤亡事故。

  3、城镇供热。重点排查整治城镇老旧供热管网、锅炉、换热站等设施安全运行及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情况。

  4、城市道路桥梁照明设施。做好城市道路、桥梁、照明设施的安全防护管理工作,重点排查整治城市桥梁结构本体及安全防护设施等附属设施安全运行情况,推动城市桥梁护栏升级改造工作。

  5、环境卫生。加强生活垃圾填理场、焚烧厂及转运站等城市环卫设施安全运行管理,排查垃圾卸料平台、化学品耗材堆放设施、渗滤液储存区域等易燃易爆点,完善道路清扫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措施,规范设置作业安全标志,加强作业人员教育和技能培训。

  6、城市公园。重点整治公园内大型游乐设施运营安全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公园内人员密集场所应急管理措施不完善,疫情等安全隐患。

  其他重点行业领域都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三、夯实企业基础,实现本质安全

  (十三)强化企业风险源头管理。健全完善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和论证机制,严格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

  (十四)推动企业建立完善双重预防体系。将双重预防体系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推动企业认真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加快建立安全风险清单,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设立安全风险公示栏和告知卡,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并实施动态监管。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推动企业坚持“班组日查、车间周查、公司月查”,做到对表检查、对标治理、责任到人、措施到位、验收销号,实现闭环管理。

  (十五)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推行“举国救援不如全民预防”的理念,强化舆论引导,普及安全知识,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活动,推进安全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七进”活动常态化。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青年示范岗”、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等群众性活动,加强安全文化基础建设。

  (十六)加大安全培训力度。深化机制改革,充实培训力量,增强企业落实安全培训主体责任的自觉性;举办形式多样的安全培训,积极探索安全培训的新途径;进一步激发从业人员喜培乐训的内生动力;突出变招工为招生、吸引人才的源头准入,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竟相成才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分工明确、保障有力、考核严格的责任体系,有效提高培训质量;严格人员准入,提升企业员工综合素质;抓好培训课程设计、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方式方法,强化师徒传承、加强岗位练兵和基地建设,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十七)深化科技强安行动。继续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作业”工作减少工作人员暴露在危险性环境的概率,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按照“一张网、一张图、一张表、一盘棋”要求,加快推进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安全生产规律性、关联性特征分析,提高安全生产决策科学化水平。

  四、加强应急准备,提升处置能力

  (十八)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统筹应急资源,整合应急力量,优化组织结构,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加强应急管理各环节的衔接和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长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机制。

  (十九)加强实战化应急演练。各级各部门要大力开展应急演练和技术比武,针对事故灾难或防洪等自然灾害,组织开展重大事故或灾害应急演练观摩活动,检验指挥系统的高效性、应急预案的科学性,装备配备的实用性和应急队伍的战斗力,确保应急救援队伍第一时间能够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十)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坚持领导在岗带班值班、安全形势会商研判、突发事件调度指挥等制度,建立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实现高效有序联动,时刻保持应急状态,一旦发生险情,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靠前指挥,科学处置,确保有效应对,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